2017
學佛心得分享(五) /陳怡貝 醫師
今天早上在臉書的動態上看見許多學長、過去的同事和外科的後輩參加某醫療機構的國際外科交流會,會中有香港和台灣的患者各一名,分別以直播的方式live呈現手術。
看著看著過去同事分享的動態,心中有許多感受,如果尚未學佛,我大概也會坐在裡面向大師學習;學佛之後,觀念改變了,覺得如果可以將預防醫學做好、從教育開始改變人們舊有的健康觀念,「疾病與健康」之間的認知能不能不同?!
當我回覆正在會議裡看著「肝臟切除術」的學長:「如果能夠落實預防醫學,患者也不會將自己的身體健康搞爛之後,再來開刀」這段話時,學長馬上回覆了一個讚。
許多時候在臨床上,不是醫師治療不好患者的疾病。而是,當我們對自己的醫療方式有自信時,唯一令我們感到不安的是患者回去並不會乖乖的按照我們告知的去生活。
每一次,總是看見同樣的病痛在重複。直到身體衰竭了,精神依然飽受折磨!而折磨的往往是「早知道如此……」的懊悔。
改變自己,往往需要下非常大的功夫與… 閱讀全部
學佛心得分享(四) /陳怡貝 醫師
當我們的腦海中或者現實生活上出現看不順眼的,一定要卯起來持咒、誦經或者念佛。因為,這些「不順眼」都不是真實,只是提醒我們趕快做功課懺悔,爾後這些「不順眼」或腦海中的「幻覺」會隨著努力做功課而淡化、消失。其實,從佛法中也能對應與解釋。
為何會有這些「不順眼」、「討厭」的幻覺,從醫學科學的角度來思量便是:
我們的細胞裡存在著幾千萬億的DNA,而DNA的作用就是傳遞訊息,在雙股螺旋的DNA中存在著數不清的「片段(sequences)」,這些片段有正常的也有突變的,一旦我們碰見特定的人事物、突然改變生活環境,這些原本隱藏的突變DNA片段會被彰顯,刺激DNA轉錄(transcription), 接著誘發細胞改變(這就是為何雙胞胎被養育在不同環境中,一位是健康的,另一位因為環境而會罹患不同的疾病)。
這些被改變的細胞裡藏著記憶(cell memory),所以我們遇見某些不順眼或者討厭的人事物細胞記憶便會「被解鎖… 閱讀全部
學佛心得分享(三) /陳怡貝 醫師
師父、各位前輩、先進蓮友,阿彌陀佛。以下是我的一點心得與自我反省,在此稍作分享。
在生活中、甚至是每一次回去參加法會,總會有很多時候看見自己的缺失。在某一次因緣下,從師父的會客室出來之後,猛然驚覺自己的自私,我總是說著:懺悔懺悔~,分享時也總是說著對不起所傷害的眾生,也拼命在拜懺、做功課!可是諷刺的是,當看見幫忙的蓮友,因為眾生太過於痛苦或者過於憤怒暫時無法說話,一旦發現與自己業障無關時,我會自動離開,認為這與我無關。這是我驚覺自己自私和攀緣的習氣。
最近常想,如果不知該如何幫忙也能在旁邊持咒!如果,這些被借的蓮友還是偶爾和我們閒話家常的,是不是我們也能盡一份心力?!畢竟,幫忙的蓮友感受眾生的痛苦,而我該如何幫助這些幫忙的蓮友,讓他們承受痛苦的時間可以縮短?!而不是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甚至在生活中將所有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連帶著也將這種習慣帶到道場,乃至會客室,卻經常忘記感謝幫忙的蓮友(被… 閱讀全部
學佛心得分享(二) /陳怡貝 醫師
今生的課題(或者業障)未消或完成,帶到下一世不過是增添負擔,況且下一世也許還有其他的人生功課需要完成,這樣只是不斷地在惆悵、失落、沈重中度過,有可能下一世的自己會抱怨和責怪這一世,然後在下一世又開始尋求解脫之道,就這樣地在糾結中不斷輪迴,無法出離。
何不這一世細膩、安靜的修行,從佛菩薩的經藏中學習「如何安心以及轉化困境的智慧」&「懺悔業障」,從業障中反思今生的壞習氣,藉由學習到的智慧修正習氣、轉化信念、重新看待生活中的困境與難處!一旦大腦重新reset(重置),大腦內的導航系統會重新定位,一旦定位完成,路徑重新規劃,焦點和目標一定不同,我們才能回到軌道上,欣賞另一面全然不同的風景!
大致是這樣了!所以,超越盡心盡力的努力,必定改變一切。
再次,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