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中埔鄉寂光寺的慧深師父(1937-2023),於去年11/18捨報,經過49日念佛,今天早上舉行追思讚頌會,我與家人前往參加。大殿中站滿了來自各地曾受師父教化的蓮友,一同憶念、感恩師父的恩德,幾位僧俗弟子也輪流分享師父上人對自己生命的啟迪與翻轉,真誠懇切,溫馨動人。
慧深師父年輕時在嘉義佛教會依止煮雲老法師出家,後受地藏菩薩精神所感動,又有因緣潛通幽冥,故發願學習地藏精神,融地藏願行於彌陀淨土法門之中,提撕行者隨緣消業、勤修三福,方為真念佛人。師父自身行住坐臥、穿衣吃飯,無不以眾生為念,欲為之拔苦與樂,將菩提心落實在日用平常之中。
師父平生道風,不求名利、直心實行,其會客室名為「養愚齋」,不尚空論玄談,而重行解相應。常以種種善巧,為信眾施設方便,以所見、所聞、所親歷的因果事相,勸人篤行倫常、戒殺茹素、真切懺悔。自稱:「我是凡夫,我願努力成為一個如理如法的凡夫。」並勉勵信徒:「學菩薩,做菩薩,不要求菩薩。」「如果每個念頭、每句話都求對眾生有利益,這才是寂光寺的大護法。」
師父去年多次病危,身受種種苦痛之際,卻絲毫不罣礙於心,始終憐念著世界各地的受苦眾生,真是造次顛沛必於是啊。他用自己的一生,活生生地演繹了《華嚴經》的「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地藏經》的「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以及《八大人覺經》的「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我在2017年2月,有緣得以親近慧深師父,在修學心態與生活實踐上深獲啟發,並於2020年結婚前,蒙師父上人慈悲證婚,給予祝福。慚愧這幾年來悠悠度日,未能把握親近大德的良機,如今只能空自嘆惋。誠願自己來日痛念無常,善自鞭策,莫負善知識之殷殷叮囑。
以下謹摘錄幾段今日追思會中,法師、居士們分享的從學於師父的修行體會,供養大眾。(因是匆匆筆錄,或有與原意相出入之處,尚祈識者見諒)
◎師父上人曾開示,一個門開著,”自我”很大時,不但過不去,還會擠壓到別人;若把”自我”縮得小小的,即使很窄的門,你都能過得去。(慧澤師叔)
◎有些信徒明白自己錯了,卻要說:「我知道,可是……」此時善知識會說:「對,你聰明」。可惜這種習慣給自己找台階下的「聰明」人,是永遠進不了「養愚齋」的。(慧澤師叔)
◎寺不在大,有法則顯。寂光寺規模不大,但是師父因材施教,讓信徒能理事圓融,懂得轉化自己。看似沒有在講經,其實每一句話都有著融入生活的佛法智慧。(楊思偉校長)
◎師父圓寂前十天,我與同修去看師父,同修向師父請教修學之要,師父說:「好好把妳的家庭打造成佛教家庭就對了。」(楊思偉校長)
◎我在師父的會客室,看到蓮友連續向師父問了五遍相同的問題,有些人大概不是真的想問問題,而是只想聽到自己想聽的答案。若是我,可能第二遍就不耐煩了,但我看見師父一遍又一遍從各個面向回答,從無厭煩。(陳惠娟居士)
◎我曾自認做了一件好事,並且不求回報,最後卻仍受到他人誤解與批評。我打電話向師父哭訴,師父多方安慰,我卻還在糾結。於是師父說:「惠娟,妳覺得菩薩那麼好當嗎?」我當下就醒悟了。(陳惠娟居士)
◎寂光寺剛成立時,我見到常住師父們平日吃得極為簡樸,所以買了很多豐盛的食物,希望供養常住,想不到師父卻用質疑的語氣問我。我當下沒醒悟,下次又買來,師父這次直接痛斥我:「你是要讓大家去餓鬼道嗎?」我當下委屈,但事後自省,師父正是要教我:「寧動千江水,勿擾道人心」的道理,怕我因此造作惡業,所以痛加棒喝,其實是在救我。(盧桂櫻老師)
◎師父法緣甚盛,從早到晚為利眾而忙碌,莫說吃飯睡覺,連上廁所都沒空,我看在眼裡心中不捨,就跟師父商量,是否會客室外貼個告示,說師父在用餐,等師父用完再進來。師父便罵我自私,說:「如果今天求救的是妳,妳會希望師父晚一點出來嗎?」師父以他的身教,教導我幫助眾生要平等慈悲。(盧桂櫻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