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小朋友說,每次他做錯事情都會被老師罵或是處罰,他們班上其他人如果犯錯都沒有被罵也沒有被處罰,他因此很不開心。
問他,為什麼被老師罵很不開心?他說因為不喜歡被罵。又問,如果你做錯事,老師都不理你也不管你,你覺得這樣很開心嗎?他點點頭說,對。
不只是小朋友,我們每個人大抵都有這樣的心態,不外乎是認為「拜託,我怎麼可能做錯!」要是真有發現,「阿沒關係啦,這也沒甚麼大不了,也沒有人知道!」如果又被人知道,「沒差啦,他知道了也不能對我怎麼樣。」如果有人好意提醒,「這人未免也管太多了吧!他自己又做得多好!」再不然,就是說,「唉,他不知道啦,我會這樣做是沒辦法的,是有不得已或是很充分的理由的……。要不是對方先那樣,我也不會這樣…。」
如果很願意要修行,我們可以來檢討看看,以上思維心緒,您中了幾個?要是至少有中一個,就具備了修行的條件。
有一位蓮友因為做錯了某件事情,師父跟他提醒了之後他歡喜的說,「好感恩!師父好久沒這樣跟我說話了…」這樣的心情,除了他對師長的恭敬,也可以體會到他對師長提攜叮嚀的歡喜信受,以及他能夠欣然正視自己做不好的地方。
我們對願意出苦心苦力訂正我們的人,懷抱甚麼樣的看法心態,其實源自於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的缺失過患。比起能夠真正照顧自己的言行及真正改革自己,我們是不是更願意照顧自己的感受?如果到頭來,真正最想照顧的還是自己的感受和尊嚴,還是沒真正進得了山門。如果能夠正視自己的缺失過患並迫不急待想要修改,那麼我們對於願意苦心苦力訂正我們的人,只有無窮無盡的感恩。
「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我們千萬不要瞧不起自己的缺失過患。這些缺失過患,常常在適當的時候能把我們推倒,然後我們才知道自己仍然站得不穩、行得不正,仍然有很多可以往前進的空間;如果我們只看到別人有缺失過患,沒看到自己也有,這可能正是我們的缺失過患;如果身邊有願意苦心苦力提點我們的善知識,也許我們應該放下自己的不開心,寶珠瓔珞頂戴受,以自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