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新聞事件有感 /法嚴

台北榮總外科部主任魏拙夫醫師,在本月三日與醫界朋友相約去爬陽明山,至傍晚解散後開車行經台北市承德路六段時,突然心臟病發作,當時身上並沒有帶藥,於是他緊急將車停在路邊,並以微弱力氣爬出車外,試圖向路人求救,當時附近很少有店面與住家,行經的車輛雖多,但速度快,5分鐘之內竟沒有任何一輛車停下來「相借問」,正當求救無門時,剛巧石牌派出所的鍾姓與楊幸警員,騎警車要去前方的加油站簽巡邏箱。

鍾警員與魏拙夫醫師是舊識,一下認出當時因缺氧面無血色且盜冷汗,四肢虛脫的魏拙夫醫師,魏拙夫醫師表示身體非常的 不舒服,急著向警員要氧氣筒,此時後方剛好來了一輛閃警示燈未鳴迪的台北縣消防局的救護車,原來此車是剛送完病人正要返隊,員警趕緊將救護車攔下,並連同車上的兩位救護員合力將魏拙夫醫師扶上救護車,大量供給氧氣,魏拙夫醫師邊吸氣邊指示救護員將他的雙腳放底,並且調整擔架將背部調整至約15度微斜的角度,以助於體內血液供輸。
休息等待119來援期間,魏拙夫醫師已可以自行量血壓,知道情況未再惡化,直到台北市救護車趕到,讓魏拙夫醫師轉車送至台北榮總救醫 。
美國有一位肯尼士醫師,寫了一篇著名文章「把這份情傳下去」,文中的情況與魏拙夫醫師的遭遇相似。
肯尼士醫師有一天與太太困在天寒地凍的荒郊野外的故障車內,行經的車輛不加搭救,一輛大貨車勉強戴他們一段路,最後也棄他們而去,最後他終於聯絡上雖休假仍願趕來的拖車司機鮑伯,肯尼士醫師當時心想他一定會被敲竹槓,沒想到鮑伯見肯尼士醫師座車只是沒電,幫他接了電後不收分文就要離開。
肯尼士醫師堅持要付,鮑伯堅持不收,鮑伯說:「在越南時,有人幫我脫離比你更慘的險境」、「那個人完全不求回報,僅說希望我把這份情傳下去」。
魏拙夫與肯尼士一樣,一開始都是遭到不聞不問的路人,後來遇到的熱心的員警與拖車司機。
魏拙夫醫師在台北榮總是位名醫,以這樣的背景他一定救過很多人的性命,如果以醫師的職責是救人這樣為前提,魏拙夫醫師站在醫生的立場救人這是份內的工作,可是今天他自己心臟病發作,雖在路旁向路人求救,可是在警員出現之前,卻無人「相借問」,幸好在急救的黃金時段裡,有兩位警員及二位救護車內的消防隊員的救命,魏拙夫醫師的病情才可以穩定。
魏拙夫醫師的心臟病發,可能他過往有這一方面的業,可是當他需要幫助時,適時有四位貴人出手相助。對醫師而言,救人性命是自己的職責,可是社會上也有黑心的醫生;對警員而言,生為人民保母,護衛全民的身命安全是他的職責,可是也有為非作歹的警員。我們對於認真執行自己工作的人,我們對於他們的行為會加肯定與鼓勵,但是對於不願負責,甚至用種種奸巧手段豪取的人也會予以指責。
有些人一生認真拼命工作,也行很多的善事,但遇到逆境時,也會抱怨,可是事情的發生難道沒有它的道理嗎?有些人遇到自己有困難,卻得不到幫忙時,總是怨天、怨地、怨人情不溫暖,可是自己過往在行善時動機有單純、正確嗎?還是認為這樣做會得到別人的恭敬、讚美或是認為可以積功累德呢?
佛教有一句話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在一片可以種玫瑰花的田地上,如果我們撒下荊棘的種子,以後的收成一定是滿地的荊棘,而不會是玫瑰花,這是因果的定律,也是宇宙的定律。
最後以魏拙夫醫師在救護車上休息的一句消遣的話作終結他說:「可能路過的人都以為我是假車禍,真搶劫,所以不敢停車吧!」
在面對身體如此重大的變故之下,還能有這樣得度量,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