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懺悔罪業 /王安隱

一、懺悔的意義:
懺即發露自己過去或今生所作的過錯,悔是知錯以後不會再作。懺悔是修行很重要的方法,有了懺悔,使有過錯的人,能夠改過向善,不致再犯過而墮落。華嚴經云:「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t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罪亡心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二、懺悔的目的:
佛教是講因果的,所謂造如是因,生如是果,人造善因必得樂果,人作惡業必受惡報,因果報應,如影隨行,絲毫不爽。大德說:「一日一時所造業,足繫六道滯三途。」眾生隨業各自受報,自作自受。每一個人,不論過去生或今世,其身口意三業,所為所思,未合於善法者,比比皆是。地藏經說:「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眾生因殺、盜、淫、所造重大惡業,何時會遭受報應,無人可以預料。
禮懺的目的,在於懺悔無始劫以來的種種惡業,消除無盡的障礙,改變自己心中潛藏的貪、瞋、癡、慢、疑…等足以牽引至惡道的罪業因緣。我們若能時時懺悔,自能借此善念,改變果報。四十二章經云:「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健有痊損耳。」
 
三、如何懺悔罪業:
吾人平日行為,犯過之多,有如雨降,及其察覺,生悔畏懼,但常悔又犯,故要時時警惕,誠心懺悔。在修持上,懺悔有很多方式,諸如誦經、持咒、念佛、拜懺等,懺悔是斷惡修善的方法,是淨化身心的力量。所以要真心發露,要虔誠懇切,要如法如儀。我的恩師寂光寺上慧下深上人在每次共修及每月的朝山禮懺中,經常向我們蓮友開示:「懺悔罪業要有誠心,要多念佛及持往生咒,才能消除業障;在學佛的道路上,要知道反省與悔過,改往修來,多行善事,培植福德。」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