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魚」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木魚是魚形木製的法器,中間是空心,扣之作聲。為什麼佛門當中要用一個像魚形的東西來當法器?因為一切魚類的眼睛都是終日睜著不閉,所以取此義以表示精進,不敢稍有懈怠。
木魚為佛門中用於集眾及修行時的法器。原先只掛於大寮或齋堂門口,呈長魚形狀,為集眾時擊打的法器,因此又稱為魚梆或飯梆。
到了明代以後,木魚演變為頭尾相接、魚身圓形中空的的造型,做為持經或唱誦時用的法器,配合魚身中空的共鳴腹腔,使聲音清脆遠傳而沉定,具有攝心的效果。木魚除了有攝心的效果外,另有提神及作為節拍器的功能。在誦經與法會的梵唄或共修念佛時,藉著木魚保持不快不慢的速度,使每個的心都靠在木魚的聲音上,讓每一個修行的心念能靜下來,好好的觀想經文中所現示的意理或將心靠在佛號上,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木魚為什麼在佛門中是一項重要的法器。
木魚的由來,有幾種說法:一是《教苑清規》中所提:有一位僧眾生前因為毀謗佛及他的師父,往生後墮入魚身,魚背上生有一棵樹,因為受到樹的浮力作用,魚無法沈入海中,中於是整日隨浪飄流,經長被過往的物品撞得皮破肉裂,痛苦不已。一日適逢他的師父坐船渡海,魚即向生前的師父懺悔,並請師父救他,經過師父的超薦後,往生善道,並托夢告知師父他已經脫離魚身,希望將背上的樹供養道場,親近三寶。隔日,他的師父果然在庭院中看到一棵樹,便把樹刻成魚形,懸掛在道場,用來警惕大眾。
第二的由來是出自於玄奘大師的《指歸曲》:有一位長者因前妻往生後又娶一女子為妻,這位再娶的妻子因不喜歡前妻所生的小孩,所以利用長者外出打獵時將前妻所生的小孩丟入大海中,長者回家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的哀傷。此時玄奘大師剛從印度取經回來,回途中剛好經過長者的家中,於是長者就禮請大師至家中供養,並將小孩之事告知大師,起大師為小孩超度。大師對長者說:「我長途跋涉非常的疲憊,需要吃魚,而且一定要大魚才可以。」長者立刻派人將大魚尋捕回來,剖開魚腹後竟是長者的兒子。歡喜的找長者便問大師,如何報魚恩,於是玄奘大師回答說:「以木雕成魚形,懸掛在佛寺中,用齋時擊扣,便可以報於魚恩了」。這便是木魚的另一個傳說由來。
第三的傳說中的由來是,從前有一位農夫,每天虔誠地至寺中禮拜,因此與住持師父交情深厚。有一天,農夫在田中耕種時,瞄到在草叢裡一條蛇正張著大口,咬住拼命掙扎的青蛙,農夫一心只想救青蛙,便順手輕打蛇的頭,蛇一受驚嚇就把到口的青蛙給吐出來,青蛙趁機跳走了。
農夫自己認為救青蛙時,並未傷及蛇,因此並未把此事放在心上,但「珍饈」被農夫救下的蛇卻懷恨在心,決定報復。當天晚上,農夫準備就寢時,一掀開棉被,就看見躲在被窩裡的那條蛇要咬她,一時驚嚇,下意識地拿起床邊的棍子將蛇打死了。事後,農夫滿懷愧疚將蛇埋葬,可是心裡還是對「殺生」之事過意不去,而且心裡明白自己跟那條蛇結下冤仇。
農夫於是把這件事的始末,向師父稟告,師父知曉那條蛇還會投胎來尋仇,於是在再三囑咐農夫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個時辰,用稻草鋪床再將棉被蓋上,然後安靜地待在隔壁的房間,千萬不要去偷看。
謹記師父的交待,農夫打理妥當後,就睡到隔壁的房間了。可是到了時辰後,農夫禁不住強烈的好奇心,還是偷偷的躲到自己的房門口,瞧著屋裡的動靜,沒想到卻看到一條大蛇張開利牙,狠狠地朝他床上猛咬,看到大蛇的兇狠,農夫不禁真的動了怒氣,拿起棍子衝進房內朝大蛇身上亂敲,又把大蛇打死了。
打死大蛇後,農夫跟蛇之間結下的冤仇更深了。農夫心裡悔恨不已,於是再度向師父求助。師父很無奈地想出最後一個辦法,要求農夫到田裡耕作時,若是聽到有人叫喊他的名字,尤其是女孩子,一定不能回頭。
有一天,農夫興高采烈地在田裡耕作,身後傳來女子嬌滴滴的聲音在喊他,於是農夫忘了師父的叮嚀,便回過頭去。當他一轉身,眼前竄出一條大蟒蛇,直直朝向他的方向逼過來,農夫嚇得全身發抖,丟下鋤頭轉身朝寺的方向奔跑。
農夫氣喘如牛地找到正在誦經的師父,坦白告知自己所犯的錯。師父雖然氣他不聽話,但為了救人,便叫農夫躲到大鐘下頭,哀聲歎氣地說:「如果你能躲過今晚十二點,就沒事了。」但為了安全起見,師父還坐在大鐘旁,不停地幫農夫念經祈福。
不一會兒,大蟒蛇也追趕到寺中,但礙於師父從旁護持,苦無下手機會。半夜時分,大蟒蛇趁著師父太疲憊打瞌睡的時候,無聲無息地用龐大身軀,將大鐘一層又一層地纏的密不透風,便把躲在大鐘裡面的農夫活活悶死。但由於恨意太濃,蛇身盤繞太緊,不自覺地也把自己給纏死了。
等到天亮時,睏睡的師父突然驚醒,知道農夫與大蟒蛇的生命都盡了,長嘆一聲:「冤結的太深了。」於是將他們分別葬在寺外的兩邊,想以此消除彼此的怨氣。
隔了一年,兩座墓都長出茂密的大樹,葬蟒蛇的那棵樹,則像葛藤一般,不停地往農夫的方向延伸,師父擔心如此下去,兩人的怨恨累劫累世將無法消除,便毅然將兩株樹砍掉;將農夫的那棵樹做成睜著雙眼的木魚,大蟒蛇的樹則做成木魚槌,每天不停地用木魚搥打做木魚身上,用意是要解開他們之間糾纏不經的宿仇。
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人的瞋恨心太重,那下輩子投胎當蛇的機率很大,當蛇類的眾生一定不知到自己的瞋恨心有多重,一個常常愛生氣的人,也可能不知道自己很容易就會生氣,可是我們每天在佛菩薩的面前很努力的誦經、持咒、禮拜,甚至參加共修,用意不就在於向我們過去所傷害的眾生祈求他們給我們懺悔、彌補的機會?希望大家都能往生西生淨土;甚至對過去傷害我們的眾生也願一筆勾消,一同修行。
可是當那些過去我們傷害的眾生,投胎當我們的親屬、同學、朋友或同門師兄弟時,我們常常會因為對方一句話或做一件時而引起我們對他的不滿、批評或爭鬥,那個時候我們可能已經忘記,他就是我們每天在祈求希望給我們彌補機會的對象,那樣我們的心中是不是只有看不見的冤親債主,而那些看得到的親屬、朋友、同學或師兄弟並不包含在我們的懺悔對象之內呢?我們每天那麼努力的誦經、持咒或禮拜所得到的利益是不是只有一半?那這樣是不是很可惜?所以藉著三個小個事讓我們大家一同勉勵:如果有一個人,常常拿著一支木魚搥,不停地打在我們身上,我們是不是要很歡喜佛菩薩真感應,因為又有一位眾生讓我們有彌補的機會呢。與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