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養愚齋隨筆》道在生活日用間 /慧深法師

  不管出家或在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由修道而得道,於是拼命聽經、念經、持咒、打坐、拜佛,不知用去多少時間,背會了許多佛學名詞,甚至於可以口若懸河地把自己看懂的佛法作公開演說,可是在生活中卻無法把那些自己說的頭頭是道的佛法拿來應用;講歸講做歸做,事實歸事實,道理歸道理,無法在做事時想一想是否和自己所講的或所聽的道理吻合。我想,花再多的時間去研究道理,如果一點都不能拿來實行,學幾輩子對自己都沒有益處,就像花很多時間去研究毒品對人體的害處,能夠分析得很深入,自己卻無法放棄吸毒一樣。又有人標榜自己打坐時能多少時間屹然不動,但是只要放開雙腿,仍然追逐名利,無法對境不起念,再坐上幾輩子,恐怕都無法了生死;想想大多數人,包括你我都在說食數寶,虛擲光陰。
  許多年前,大仙寺的開參老和尚還沒有圓寂的時候,他的一位出家弟子心化比丘尼帶我去山上拜見老和尚,我請求老和尚開示,老和尚問我:「你是哪裡來的?」我說:「嘉義。」
  老和尚說:「我是住山裡的,你是住都市的,都市人聽不懂山裡人的話,有什麼好說!」
  我還是苦苦要求老和尚說出山裡人和都市人有什麼不同的道理,他老人家堅持:「說了你也聽不懂」,我回答老和尚說:「我是台灣人,你說台灣話,請老和 尚說說看,說不定我會聽懂。」
 老和尚說:「我們山裡人,每餐只有一兩樣野菜,餐餐都有菜吃,你們都市人每餐都是整桌菜,卻挑不到菜吃;我們山裡人只有兩套衣服(一套晒在竹竿上,一套穿在身上)每天都有衣服穿,你們都市人衣櫃裡掛滿了衣服卻找不到衣服穿,我要和你說什麼?」
  就這麼簡單的幾句話,實在威力無窮,對我構成了強有力的震撼!舉目細看領導著數百名住眾的方丈,在別人的想像中,他應該穿著價格昂貴、質地高級的布料、細工縫製的衣服,住的地方應該也是裝潢講究的方丈室;事實上,老和尚穿的是質地再粗糙不過,領口和袖口已磨破的布衣,室內招待客人的座椅是自己用木板釘的,臥床則是兩條長板凳上架一塊狹長的木板,比建築工人的工寮還簡陋。
  想想老和尚簡單的幾句話,在檢討一下自己,學佛之前因為當時台灣的經濟並不很好,一般家庭吃的東西也不豐盛;學佛之後,知道追逐物質的享受並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所以儘量簡化自己的生活,有什麼吃什麼,絕不挑剔;至於穿的方面,也可以不挑剔衣服的質料,有什麼穿什麼,甚至於衣服破了,補上補釘還是捨不得丟棄,一條毛巾破了兩個洞,折成三疊還在使用,這就覺得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對生活已夠淡泊了,可是和老和尚一比,實在汗顏。
  在這個物質充斥的社會中,你再簡單,每餐還是有幾樣菜,而在幾樣菜中,自己偶爾還是會用心分別一下這樣菜比那樣菜可口,這東西比那東西營養,應該多吃幾口,雖然我從沒有為自己的吃穿張羅過,可是難免還有分別心、有妄想。老和尚過那麼簡單的生活,甚至於簡單的寮房中,連現代化的水電設備都沒有,炎熱的夏天不要說冷氣機,就是連電風扇也沒有,冬天也沒有暖火爐,坐在那樣的房子裡,老和尚一點也不毛躁。兩套衣服,一套晒在竹竿上,一套穿在身上,老人家還是自自在在的見客,沒有「穿這件衣服見不得人」的想法,還是泰然自若,聽說他的徒弟徒孫看不過去,好說歹說,要替他換兩套比較好的衣服,免得「有頭有臉」的人來看他時,令徒弟徒孫們覺得難堪。他會理直氣壯的說:「如果誠心來看我的人,一定不會計較我穿什麼衣服;如果是來看衣服,那就把衣服給他看,總不能把我當衣架,那多不自在。」至於吃的,老和尚很簡單的飲食習慣已過了很久,也沒有聽說有營養不良的情形。
  放眼今日社會,物質的享受不只要什麼有什麼,甚至只要有錢,全世界各地方的美食,在台灣沒有買不到的。商人還不斷推陳出新,餐館一桌菜,足夠一個經濟拮据的人幾個月的菜錢,可是還有人在桌上挑不到對自己胃口的菜餚。樣樣講究,不但沒有吃出自己的健康,反而吃出許多毛病,像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都是講究精美飲食的人所得的富貴病。至於穿著,有些人衣櫃中衣服掛得滿滿的,還不斷補充新款的衣服,想淘汰一些不要的,這一件還沒穿過,那一件還九成新,可是遇到要出門,卻又這一件不合那種場合,那一件可能沒有人家豪華。難怪老和尚說都市人滿桌子菜沒菜吃,滿櫃子衣服「沒衫穿」。大家不是為了吃出健康、穿得舒服、住得自在而安排自己的生活,顧慮的是我吃什麼、穿什麼才能顯示自己的豪富和地位。
  除了吃和穿以外,為了顯示地位,戴價值昂貴的手錶,目的不是為了看時間;用窮人要幾年才能以勞力換來薪水的價錢,去買不合當地天時和路況的房車,為的不是解決交通問題,而是為了氣派。眾生實在愚痴、可憐,有時只為自己製造排場,加添了很多麻煩:開高級車、戴珠寶和高級手錶,每天把心提在手上,怕突然被歹徒搶劫,連孩子上學讀書都怕被綁票勒贖。暴飲暴食之後才想辦法用昂貴又不一定有效,甚至會有副作用的藥,去治療因超量飲食所引起的毛病,甚至於花費巨額的錢去健康中心減肥。
  有很多研究大道理的人,當我提到老和尚那簡短的話,都有很大的感受,可是數十年來追求物質享受的習氣,一朝要全部放下,談何容易?老和尚只是簡單的講了幾句日常生活的話,卻包含了千經萬論要向我們闡釋的道理,道就在日常生活間,如果我們認為生活歸生活,道理歸道理,要想活的健康、自在、快活,恐怕不容易。
  「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能知足的人臥在地上猶如天堂,不知足的人雖在天堂猶處地獄。同樣的東西,在不同心境的人吃起來就有不同的味道;同樣的房子在不同心境的人住起來就有天堂或地獄的感受。
  朋友們!道就在我們衣食住行間,在我們行住坐臥間,在我們言談舉止間,希望你能在此生中時時刻刻的觀照,不要為來生來世或為了死後要到哪裡而修,那是傻瓜的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