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中人物名稱已隱去或簡化,以尊重當事人隱私)
【一、緣起於文字,深入於悲心】
與資深作家 J 女士的因緣,最初只是源於一份工作上的合作。她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位資深撰稿人,也曾任職於 Discovery Channel,負責撰寫我當選院士之 PNAS Profile 的專訪文章。雖然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僅一千八百字,我卻提供了大量背景資料,包括家庭、童年經歷,以及佛法對我個人成長的重要影響,特別是師父慧深法師如何深遠地轉變了我的人生方向。儘管她是一位基督徒,卻展現出對佛法如何影響我生命的真誠興趣。
在數月的往來溝通中,我感受到她不僅敬業、細膩,更有一顆敏感、柔軟而真誠的心。她也多次提及對年邁母親 V 媽媽的深厚情感,讓我對這位素未謀面的長者心生敬意。
2025 年 4 月 13 日,在得知我岳父病危並已住進加護病房後,我決定立即飛回台灣,陪伴他與我太太的家人。我也向 J 女士告知此事。隔日(4 月 14 日),她回信提及,她的母親 V 媽媽也因病情惡化而住進了加護病房(ICU),出現嚴重的譫妄與衰弱症狀。她是家中獨女,與母親感情至深,除了年過九旬的姨媽,已無其他至親可依。她坦言,在這樣的時刻若能有親人陪伴,是莫大的安慰。她願意向我分享此刻內心的感受,也許正因我們都正在面對至親病危的考驗,彼此心中自然生起深切的共鳴與關懷。
【二、佛法初入心門,母女共修善念】
4 月 18 日,J 女士再次來信,表示母親病情突然惡化,疑似感染SARS,讓她不得不整日守在 ICU 病房。我深知這樣的日子對她身心都是極大的煎熬,也感受到她語氣中的無助與堅忍。
她開始向我請教佛法中可以祈福助念的方法,以幫助她母親減輕痛苦。我在心中誠摯為她母親祈福,也建議她可以試著持誦佛號、念經、發願回向,重點不在於儀式本身,而在於一念慈悲與純淨的心。
4 月 25 日,她表示母親病情仍在惡化,並主動詢問是否有適合的佛教祈禱方式或經文,可以讓她在醫院冥想室或母親床前為其誦讀。我當下分享了《心經》和念佛法門的意義與方法,並告訴她:「誠心念誦『南無阿彌陀佛』,即便只是靜靜地持名,都能產生不可思議的感應力。」這些方法不需任何宗教背景,只要發自內心,便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
4 月 26 日,她來信表示已經開始依照我所說的方法,在 ICU 的冥想室與母親床邊誦念佛號。她能感受到這些修持所帶來的平靜與轉化,並寫道:「感謝您所展現的極大慈悲與善意,這對我意義非凡。我的母親目前仍在加護病房,病情持續惡化,我現在也正陪伴在她身旁。我一直依照您所建議的佛教修持方式,無論是在她身邊,或是在醫院的冥想室中,都持續進行。我對您信仰與行動的真誠深具信心,這讓這些時刻更具意義與力量。您在整個專訪過程中,以及在關懷我母親方面所展現的慷慨與善意,我始終心懷感激。」
我回覆說:「我非常感動您願意接受我所建議的佛教修行方式。我真誠地相信,發自內心的誠意能夠產生一種超越今生與來世界限的深刻連結。在過去幾天裡,我誦念了《阿彌陀經》、《心經》、《大悲咒》與《往生咒》,並將所修功德回向給您的母親。我真心希望她已經領受這份祝福,並藉由這些修持獲得一些安寧與力量。我會繼續將她放在我的心中,為她祈禱與祝福。」
我也與她分享我在寺裡與已故父親、學界前輩透過佛菩薩幫忙有所溝通交流的經驗,強調真誠的念誦與功德回向,確實能傳達並利益亡者。這些超越語言的經歷,使我更加堅信佛法中所揭示的無量慈悲與眾生相互關聯的深刻真理。
5 月 2 日,J 女士寫來一封極為動人的信:「再次感謝您在我母親住院期間給予的支持,也感謝您在 Profile 過程中的體貼與關懷。很抱歉拖至今日才回覆,母親已於 4 月 27 日辭世,歷經幾天艱難時光。當時我未告訴您,其實那幾天裡,您是唯一展現慈悲關懷的人。您的話語深深觸動我。我依您的指引修行,也希望未來能更深入探索。母親的追思儀式上,我會懷著深深感激提起您的名字。」
她在另一封信中寫道:「我的母親天生優雅、美麗,卻總是未曾真正珍惜自己。如今我對於未能在她生前,依她意願將她接出醫院、帶她回到那個曾經療癒她、帶給她安寧的家中,感到無比懊悔。我相信她留給我的最後一句話,在歷經多週試圖拔除輸液管與鼻胃管的掙扎之後,是對我說的:『救我。』事後,一位社工也告訴我,對年邁虛弱的病人而言,住院並非總是最好的選擇。這段經歷,是我以極大代價換得的深刻教訓。」
「我仍在努力走出這段痛楚,但您所分享的話語,還有對寂光寺的介紹,讓我獲得許多慰藉與希望。您早已是一位出色的領導者,不論在學術領域還是在家庭之中。您與我分享的兩位兒子的故事,也讓我感受到溫馨與幸福。您給予我的靈性指引意義深遠。衷心感謝您撥冗傾聽、分享並伸出援手。」
【三、再赴寂光寺,神識現身法會】
5 月 4 日,我再次前往寂光寺參加法會,並告訴 J 女士:「今天早晨當我踏入寺院時,我會心中帶著對 V 媽媽的思念,誠心為她誦經並回向功德。我相信她會感受到這份祈禱的溫暖與光明,就如我感受到您那份安靜而堅定的力量一般。」我也鼓勵她放下愧疚:「您在母親最後階段給予的陪伴與愛,是無法衡量的珍貴福報。」
當日早晨,我從嘉義高鐵站下車,由淑玲師姐開車接我前往寂光寺。在車上,我提及 J 女士與 V 媽媽的因緣,希望能為 V 媽媽誦經助念,幫助她了解因果、減輕痛苦。未料,淑玲師姐當下感應到 V 媽媽的神識已隨我而來,並說這份因緣是因 J 女士的孝心感動了佛菩薩,才得以促成。在西方家庭中,如此孝順母親的女兒並不多見,J 女士的孝心尤為感人。
上午法會結束後,慧澤師父邀我與蓮友們分享學佛體會。我提到岳父因病而產生的巨大轉化,從半信半疑到深信因果、懺悔發願,立志跟隨阿彌陀佛修行。那份心靈的轉化與覺醒令我感動不已。我也分享了與 J 女士及 V 媽媽的殊勝因緣,並代表她當眾懺悔,代 V 媽媽向過去今生所傷害的眾生誠心懺悔,祈願所有冤親得以解怨釋結,離苦得樂。
午齋後,V 媽媽的神識現身。雖我從未與她謀面,但 J 女士曾寄來她生病前和生病後的照片,我立刻認出就是她。初現時,她面容扭曲、嘴角抽搐,顯示出極大痛苦。慧澤師,法致師與馬醫師即刻為她請佛菩薩幫忙象徵性移除身上醫療管線,並以大悲水為她淨身與淨口。她指出左手仍感疼痛,疑為靜脈注射所致。後來用大悲水治療,她漸得安寧,並以簡單英文與我們溝通。
她熱淚盈眶,握住我雙手,感謝我將她帶至寂光寺,幫助她解除病苦。她特別提到我在法會中唸出她的名字,代她懺悔,使她瞬間解脫諸多業障,才有機緣受菩薩醫治。
她說,在世時主耶穌引領她,但佛法中「因果與懺悔」的教義帶來另一種療癒方式,如今對她而言無比珍貴。
【四、慈母留言,勉女行道】
V 媽媽接著談到女兒 J 女士,滿懷慈愛關心其健康與身心狀態。她說,J 女士是一位慈悲善良的人,將來能夠幫助到很多人。
她透露,在過去的一世中,J 女士曾生於西藏,修習佛法。當時曾食用氂牛肉,但是臨終前深刻體悟業力所帶來的影響,遂發願未來世護持自然與生態,這份誓願也促成她今生得以轉世至美國。她說,正是自己今生所受的病苦,喚醒了女兒過去世的宏願。一位母親願以自身的苦難,來喚醒女兒昔日的誓願,令人深深動容。
她鼓勵女兒多站立、活動身體,甚至彎腰祈禱亦可調和氣脈,改善消化問題。她請我帶一小瓶大悲水送給女兒,內含她的祝福與能量,盼女兒思念時可握之感受母愛。
她說,女兒正處靈性轉捩點,許多通道將逐步打開,建議閱讀《地藏菩薩本願經》英文版,了解其起源與教義。強調「理解」即有助修行,不必誦持。此經以「孝道」為核心,而這正是 J 女士今生最圓滿的德行之一。
她懇請女兒發心吃素 49 天,以佛教傳統為亡者助力往生淨土。此舉不僅能幫助她,也將為女兒帶來深刻的覺醒與轉化。她相信,女兒能夠做得到。
在這段交流即將結束時,V 媽媽由衷地感謝我與果釧,感謝我們在她生命最後的階段引領她接觸佛法,並給予她精神上的指引與支持。我與果釧更感謝她以自己的經歷讓我們對三世因果有更深刻的體驗。那是一個難以言喻的感動時刻。
最後,她表示希望留在寂光寺修行,並請我代為捐款參與山門建設,以表感恩之意。我代表她捐出新台幣五千元建設山門。
【五、餘韻流轉,妙感不絕】
回美後,我將大悲水寄給 J 女士,並轉告 V 媽媽帶給她的留言。她回信寫道:「大悲水現在被我恭敬地擺在母親生前好友送來的兩束鮮花中間。謝謝您送來這份有意義的禮物,寂光寺的法師們為媽媽解除病痛所做的努力令我特別感動,也謝謝您與我分享那麼多個人故事,我已多次閱讀,深深體會其中的意義。」
她還分享一段 2023 年手術後的奇遇:一位來自西藏、在錫金長大的護理師,竟是達賴喇嘛的貼身保鑣。因她術前觀看錫金紀錄片,幾天後便在病房遇見此人,兩人交流甚深。她將病房中的花束贈予他,讓他送給妻子作為情人節禮物。幾天後,對方回傳供花於佛龕的照片,並表示他與妻子為她與送花者誠心祈福。
她感慨地說:「那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巧合!我以前在 Discovery 頻道工作時,也寫過不少關於西藏的內容。手術前我才剛在想錫金與佛教,居然就遇到這樣一位人物。這樣的巧合,怎能不讓人思忖,或許正是冥冥之中慈悲的力量,在牽引著這些微妙的連結?」
她也說:「今天是母親節,我特別思念媽媽。謝謝您這幾週來的陪伴與支持,也祝福您的母親與太太,一切安好,長護善根。」
【六、圓滿因緣,轉化見證】
我將這段因緣分享給法塵師,她回信說:「這一次您回來所經歷的事情及帶給我的感受也非常震撼感動。慈悲善良寬厚慷慨的岳父最後可以在佛菩薩的幫助下認識因果,懺悔自己的業,因緣殊勝又難得不易,還好您堅持回來一趟,替岳父和他的冤親債主把握住了這個因緣。」
「V 媽媽的因緣更是不可思議,可見我們不能光從這一世和表面的種族、國籍、文化…等來評斷眾生是否與佛結過緣。雖然身處在一個不是學佛的文化環境中,可是他們母女竟然能夠在最關鍵的時候遇到您,而您又有機會告訴他們遠離惡道的辦法,這實在非常激動人心。」
「J 女士來信說的事,在還沒遇到您和她講解如何幫助媽媽之前,可能也只是生活中一件很溫馨溫暖的事情,但就在您一念心要幫助她的母親起,J 女士母女與佛的緣分就這樣讓人覺得神奇地繼續連上了,無論是您或J 女士或我們都感到驚喜,讚嘆佛法的微妙。」
我昨天晚上與我的同修果釧聊起與 J 女士和她母親這段因緣,她突然提醒我,過去生中我與她有一世曾在西藏出家為喇嘛,修習藏傳佛教。那一世我們因教導信徒「三淨肉可食」,而造下許多無明的業障,如今回想,實感愚痴,深感懺悔。J 女士與她母親亦曾在西藏生活、信奉藏傳佛教,並食用氂牛肉。說不定在那一世我們早已相識,才有今日這段殊勝因緣的延續與圓滿。
法塵師鼓勵我將這段殊勝因緣記錄下來,與蓮友們分享,讓大家對佛法、因緣法與心法增長信心,更加強落實。這正是本文的緣起。這一段經歷不僅是我個人修行路上的一次深刻印證,也是一段跨越文化與時空的心靈相遇。
作者簡介:
侯一釗教授現任加州理工學院應用與計算數學 Charles Lee Powell 講座教授,長期致力於數學與物理交叉領域之研究,尤其在三維歐拉方程奇點、多尺度建模與計算、以及自適應數據分析方面取得深具影響力之成果。他在1982年獲得華南理工大學學學士學位, 1987年獲得洛杉磯加大 (UCLA)的數學博士。1993年加入加州理工學院, 擔任應用數學的副教授(終身職),1998年升任教授。2004年成為應用與計算數學的Charles Lee Powell教授。他還於2000年至2006年間, 擔任應用與計算數學系的系主任。他於 2024 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並曾獲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11)、Morningside 金獎(2004)、Feng Kang 獎(1997)、SIAM Kleinman 獎(2023)、William Benter 獎(2024)、SIAM 傑出論文獎等多項殊榮。
侯一釗1962年出生在中國廣東, 是一位數學家,自幼篤實好學,後旅居美國從事科研教學。因妻子張鈺釧居士之引領而接觸佛法,並深受萬佛城開山祖師宣化上人和寂光寺開山祖師慧深法師的教誨感動與啟發,從對因果半信半疑到深信因果,視佛法為人生修行的重要依歸,近年更將信願行實踐於日常生活與研究之中。